您当前的位置 : 承德长安网 >>丹青妙笔

海边那座图书馆

来源:河北法制报         2021-11-09 18:37

        宋雁龄

        博尔赫斯说,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喜欢读书,深切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为此,我去过不少图书馆,公立的、私立的,传统的、网红的,而印象最深的,莫过“孤独图书馆”了。

        说起与这家图书馆的缘分,还要从六年多前讲起。那天,我被手机里的一篇推送所吸引:三联海边公益图书馆接受预约……我滑动屏幕往下看,一幢钢筋水泥混凝土的奇怪产物出现在眼前,颠覆了我对房子的认知。从外观来看,没看到门在哪里,却有着不规则的窗。四周一片荒芜,只有它伫立在空旷的沙滩之上,与海岸线齐平,又与铅灰色的大海对望,迎接日出。

        在我眼中,这分明有别于日常所见的建筑。没有花里胡哨的外观,只有灰色的冰冷。与其说是房子,倒不如说是一块巨石更为贴切。它用一种深邃的孤寂,让人产生恍若在世界尽头的错觉。读到文章最后,我才发现,这号称是“孤独图书馆”的建筑不在别处,就在我的身边,在秦皇岛的一处沙滩上,离海不足百米,

        那一年的九月,我迫不及待前往。然而,由于“攻略”不足,没有提前预约,被挡在阿那亚园区门外,连图书馆的影子都没有看到。

        第二次去,是两年后的夏天,异地来的朋友们到了那里,被大海所吸引,再也挪不开脚步。而我,望着夏日黄昏中的一远一近两个建筑发呆。孤独图书馆是稍远一点的那个建筑,它藏身于白色礼堂身后,在一抹橘黄的缝隙里,独自与海天对话。

        如果说,第一次看关于这个图书馆的介绍时,我体会的是文字和图片带来的视觉孤独,那么这一次,就是身临其境的孤寂。在嬉笑打闹的海滩,我的灵魂竟从身体里跳跃出来,和它融为一体。然而,它最终成为一个既近而又遥远的点,让我已经靠近而又不得走进。

        今年初秋,我终于圆了六年翘首之梦,第三次跑去看它。那天没有太阳,天阴阴的,临近中午,下了些毛毛雨,雨丝打在脸上很舒服。到了下午,雨虽然停了,天空却变得愈发阴沉和低矮,仿佛一床厚重的棉被,欲把这片广阔无垠的大海遮盖起来。

        我心无旁骛,沿着步道走向它。干枯的芦苇随风摆动,大海翻滚着波浪,退潮涨潮,有节奏地拍打着海岸。沿着海边走上几百米远,有一栋灰色的建筑,它孤零零地矗立在海边,与大海为伴,这家图书馆犹如一块巨石岿然不动。它与周围环境早已融为一体,是那般的协调和统一,就像一直伫立在那里,而不是后期人类特意创造出的产物。

        我想,孤独和原始是一对好兄弟,原始是实物,会让人感受到什么才是真实。而孤独,更多的是感知,是一种情绪。步道和图书馆之间被一段沙滩连接, 需要观光者踩着沙,一步一个脚印,用身体去体察真实。

        我拎着鞋,踏着沙,慢慢走进图书馆。

        只见面朝大海的落地窗前有一排独立的座椅,读者们正各自捧着书,慵懒而又安静地进行阅读。在那个刹那,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非法闯入者,担心一丁点儿的动静也会打断他们的思绪,让他们从他们的精神世界回到现实。书架上摆满了图书,看书的人或坐或立,寂静无声。坐在这里的人,透过玻璃窗户,潮起潮落尽在眼前。

        我小心翼翼,安静地站在一个角落,不让自己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用心去感知如何通往“孤独”,生怕会遗漏掉什么细节。

        它的内部构造是独有的阶梯形,不同于我去过的绝大多数的图书馆。那看似散乱,实则整齐有序的书架和座椅,让处于不同位置的阅读者都能看到大海。墙壁上开了一些圆柱形孔洞,阳光经过孔洞射进图书馆,是让阅读者面对大海和书本,认真检视内心的同时,感受温暖的一扇窗。

        我踮起脚尖,来到距我最近的书架前,刚好看到一本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集《沙之书》。轻轻抽出来,抱在怀中,蹑手蹑脚找一个安静的位置坐下。

        读书、写书和爱书,始终贯穿于博尔赫斯坎坷而伟大的一生。作家都是孤独的,在书的陪伴之下,独自享受着犹如天堂般的孤寂。

        流沙回返沙漠,书籍归于书海。而孤独,是每个人最终走向的终极目的地,尽管不承认,可它就在那里。我想,孤独图书馆正是这样一个媒介,让人感受孤独。

关键词:海边那座图书馆责任编辑:蒋文军
主管单位:中共承德市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序号:冀ICP备17008674号-2 冀公网安备 1308020200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