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承德长安网 >>丹青妙笔

西港花园遐思

来源:河北法制报         2021-12-14 10:20

宋雁龄

从新通车不久的海滨路高架桥上下来,拐几个弯,就到了西港花园的北门。

初冬的阳光极好,太阳在海的上方,有些刺眼。在高处向下俯瞰,可以看到园区附近的铁轨四通八达,纵横交错。铁路不仅是西港花园的灵魂,我想,对于秦皇岛这座城市来说,更是开埠的标志之一。

秦皇岛港位于渤海北岸,北依燕山,东有长城入海处的老龙头,西有避暑胜地北戴河,港阔水深,风平浪小,四季不冻不淤,是中国北方的天然港口。据史料记载,1899年,秦皇岛港成为近代中国北方唯一政府自开主权的通商贸易口岸。开埠建港和铁路专用线,也成就了秦皇岛港的首个码头——大码头。之后,大码头与小码头一起成为百年秦港的发祥地,统称为“开埠地”。

由于是冬季,园区内看不到川流不息的车辆,看不到摩肩接踵的人群,思想遂跟着这份空旷一起放空。我就近找一个停车场停好车,在微风的陪伴下,沿着铁路一路前行。

近距离看铁路,少了蜿蜒盘旋,多了不同枝杈。斑驳带有锈迹的铁轨,隐藏在枯黄的杂草丛中,前一天下过的雪,来不及化掉,轻轻覆盖住整齐划一的枕木和石子。一辆“捷力”火车头停驶在不远处的铁轨之上,芦苇草随风摇摆着身体,与站在前面,拼命对着镜头微笑的孩子一起留下成长的瞬间。

我看着它远去的方向,笑着摇摇头,而脚下正迈过一段铁轨。这一迈,竟宛如一步跨进时空的裂变之中。我仿佛看到不远处,停驶的另一台蓝色火车头的上空冒起白色烟雾,随后,火车车轮转动着的“哐当哐当”声传入我的耳朵,接着,是繁忙的煤炭运输和工人们热火朝天的装卸。

过去的人影与车影逐渐重合在一起,最终构成一组可以左右移动的空镜头。我融入流动的画面里,去感受曾经的过往。更在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轮回中,体察岁月给百年开埠地留下的痕迹和沧桑。

铁轨一路向前,绵延着伸向海的方向,而站台,静静地伫立在那里。

我看到了站台,看到在它的边界处立着一幅写有“1899开埠地站”字样的深胡桃色木牌匾。时间飞快行进,直至当下,更像是有一只手,将我从过去拉回到现实。我驻足凝望,依旧期待着,那来自幻想的火车,或长、或短的汽笛声再次在耳边鸣响。

昔日的开埠地,早已经成为秦皇岛的历史,而相邻而建的新港替代了旧开埠地的地位。用那耸立起的密集的塔吊,接过一系列的使命,成为新秦皇岛港的“迎客松”。就像年代更迭,步伐虽然沉重,但是依旧前行。或者像一个人的成长和老去,最终会被新生力量所替代。

这脚下的开埠地,已不再是那过去的“开埠地”。而是换了个名号,叫“西港花园”,一个文艺且一目了然的名字。它告别煤炭装卸的生产景象,成为当地居民文化生活的好去处,更成为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绝佳休闲场所。

在1200多亩的园区里,原秦皇岛港的大码头、甲码头、乙码头、南栈房,老港路、靠山路和青松路沿线,以及太平湾堆场的部分区域、港口废弃的设备设施都得以保留,重新加以设计和改造后,最终成为园区的主要景观。

这里不仅仅局限于厂房和建筑,还有大海的味道。眺望或近观大海,都可以看到海与天相接,海与地相连。正是这种特殊的符号,才构成一幅与他地不同的独特画卷。让游客畅游在绿色生态海岸线上,感受港口的历史文脉,同时跨越时尚与文雅、颓废与进取、历史与现代等多重时空,就像亲眼看见一场“黑色”能源口岸的蝶变。取而代之的是帆船游艇码头、港口历史遗址公园、铁路公园、文化艺术展馆……那一幢幢饱经风霜的工业建筑被参天古槐包围,看到许多被作了画的树洞,绽放崭新的“洞之花”,看到建筑与树木傲立在寒风中,成为经久不衰、不变胜万变的风景。

而大海,还是那片海。

海碧天蓝,飞鸥翔集,海浪跟着潮汐变换节奏,拍打着海岸。游船码头告别大码头的称谓,成为游轮的温暖港湾。真想抚摸一下沉重的铁锚啊,也拥有一张船票,燃起起锚远航的激情和梦想。

开埠地的“蝶变”,从历史的“见证者”,到精神和文化“输送者”,无疑一样有意义。

关键词:责任编辑:蒋文军
主管单位:中共承德市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序号:冀ICP备17008674号-2 冀公网安备 1308020200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