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承德长安网 >>丹青妙笔

绚烂易碎的泡沫和埋藏起来的光芒

来源:河北法制报         2021-12-29 09:42

安世乔

变现,似乎在当下是一个热词。微信朋友圈不时会蹦出一些广告,招揽大家参加各种速成班。比如听几堂课便可学会写作套路,随意拆拆书,套用模板,就可以轻轻松松实现码字变现的梦想。不止是写作速成班,还有什么朗诵艺术七日课堂、绘画艺术集训营等等。它们的诱人之处在于速成、变现,能够以走捷径的方式迅速挣到真金白银。

显然,这走的不是文化创造的路子,更不是文艺创作的路子。

优秀的文化、优秀的文艺作品是时光沙粒磨砺出的蚌珠,是岁月流水沉淀出的佳酿。说到此,我就会想到一张老照片。照片上,女画家冯忠莲正在秉笔勾描,她不是在创作,而是在描摹。看,摹画室一片寂静,她独自临摹,沉静而安详,完全是“古卷青灯”的样子。看到这张照片,浮躁的心会一下子沉静下来。

冯忠莲是一位画家,是一位摹画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开始有计划地对文物进行修复,摹画室应运而生。从1962年起,冯忠莲便到故宫博物院临摹《清明上河图》。书画界有句老话:纸寿千年,绢寿八百。历经岁月沧桑,即便没有战乱颠沛,始终精心保存,书画卷轴也只能保存千儿八百年。延续书画文物原件生命的一种方式便是临摹。所以说,摹一张新画,等于将一件文物延续千儿八百年。

故宫博物院的摹画,由于种种原因,一度停滞。1980年,《清明上河图》摹画才终于完成。18年,画家用一段生命换来一幅真迹的再生,浓缩于方寸之间的岂止是岁月。冯忠莲的这幅摹画也成为故宫的一级文物。

冯忠莲摹画之前在国画界已有声名,如若走创作的路子,也早已成为画界大家了。但她放弃了创作,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路。摹画需要揣摩古画的笔法,揣摩古画的气韵,放弃自己的风格。收起光芒,收起功名之心,收起盛名的诱惑,甚至收起创作带来的个人价值实现的满足感、愉悦感,就这样十几年如一日坐着冷板凳。

文化,需要的就是这份虔诚;艺术,需要的就是这份专注。这就好比是拆生命的砖建作品的房子。创作文化作品、文艺作品是艰辛的创造性工作。练就高超艺术水平非朝夕之功,需要专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为功。如果只想走捷径、求速成、逐虚名,幻想一夜成名,追逐一夜暴富,最终只能是过眼云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声声入耳。是的,文艺要效益,但决不能当市场的奴隶。文化创造、文艺创作要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

把自己埋藏起来,这是冯忠莲对故宫摹画后人的言传身教。如今,故宫摹画后人很多都是从著名美术院校毕业的年轻人。他们抵御着创作所能带来的盛名的诱惑,仍然一笔一笔在临摹中传承。

抛去那些速成、变现的幻想吧,泡沫终归是泡沫。俯下身子,潜下心来,从大众生活中获得灵感,从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世人留精品、为自身留清名。泡沫绚烂一时,但终归是要破碎的;而真正的光芒即便埋藏起来,也会放射出穿透岁月的异彩。

关键词:责任编辑:蒋文军
主管单位:中共承德市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序号:冀ICP备17008674号-2 冀公网安备 1308020200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