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承德长安网 >>丹青妙笔

对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命运的观照——评长篇小说《余事勿取》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1-10-08 16:09

对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命运的观照

——评长篇小说《余事勿取》

□郭 倩

《余事勿取》(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是魏思孝创作的长篇小说,冷峻的笔触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书名源自于乡村普遍使用的黄历中的一种警示,“余事勿取”的本意即除了黄历里允许的,不宜做其他事情。小说的主人公卫学金是山东中部地区的一个农民,小说展现了他生命中最后三天的故事。摆在读者面前的不仅是个人的命运,还有故事背后的家庭、乡村,以及时代变迁里农民的命运。书中描写的人和事,具有鲁中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展现了几代山东人的生存逻辑和家族悲欢。

作者笔下的卫学金,在生活面前逆来顺受,在查出癌症晚期的最后三天,回顾了自己既不短暂也不漫长的一生。小说还展示了诸多人物的命运,表达了城市化进程中青年群体的焦虑。作家深谙这种精神状态,又溯游而上,小镇青年侯军等面对无望的生活,终日无所事事,毫无目标地生活。在一次次失败、无望中,绑架等出格行为成为其常用的欲望宣泄方式……真爱的缺乏使得小说中难见唯美的文字书写,而处处显露出焦灼的情绪、困顿悲凉的处境。

在作家笔下,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人物的生存困境、真实的人际关系一一显露,这种逼真的现实描写引起在困境中挣扎的青年人的共鸣。作者解构了正常的现实秩序,呈现出城市边缘人挣扎的生活,貌似荒诞虚无的文字渗透了人文关怀,最终指向对城市边缘人生存困境的探讨。作品诙谐中透着苍凉,苍凉中透着暖意。

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成长于世纪之交的“80后”恰好处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转型期,各种新思潮尤其是后现代思想对这一代人的观念形成强烈冲击。“80后”作家的小说写作不知不觉承袭了后现代文化的诸多因素。魏思孝的大部分创作也处在这一艺术之途上,在叙事上抛弃了按照预定轨道前行的传统,采取时空跳跃的方式,呈现出碎片化状态,体现了作品“反小说”的倾向和自觉的文体追求。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转场生硬跳跃,非线性叙事在小说中是妙笔还是败笔,尚难下断语。

作者曾坦言:“文学,无法逃脱个人的生活经验……所写出即是自身的态度。”作者本人和故事中的人物,都经历了城市化进程中“余事勿取”的生存困境。任何人都身处时代洪流,哪怕无法掌握命运,但虔诚的信仰和精神的永恒力量终将不会被时代前进的齿轮所碾压。

关键词:对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命运的观照——评长篇小说《余事勿取》责任编辑:蒋文军
主管单位:中共承德市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序号:冀ICP备17008674号-2 冀公网安备 1308020200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