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承德长安网 >>丹青妙笔

直面生活现实的诗人——小议刘国震诗歌

来源:河北法制报         2021-10-12 16:37

□ 邢海珍

诗要立足人生现实、感悟人生现实、抒写人生现实。这句话说出了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写作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回归传统,还是趋近新潮,谁都躲不过去,都要面对人生现实这块必经之地。公安诗人刘国震的诗足具泥土气息,富有生活情调,直面人生,直面时代和社会,不回避矛盾,保持着军人的锐气和风骨。

他的诗不乏想象,不乏浪漫,但看其主体还是现实性的因素居多,是写实的诗。从自我出发,从生活出发,面对人生世界的真实,关注时代和社会,心中有责任与使命的担当。他的诗多为短制,快捷、凌厉,冷热分明,常怀一天清风明月,有深度有底蕴,特色十分显眼。

刘国震努力从现实走向思辨,追求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效果。比如《蚕》是以“蚕”喻人,从“蚕”到“人”的过程就是诗意延伸的过程,不仅可以趋向“满腹经纶”的正方,也可能走到作茧自缚的反方。若从“蚕”的角度说,诗写的不是蚕而是人,是走向虚化的思辨,是一种隐喻的艺术方式。诗中的“丝未尽/茧已成”“你吞噬桑叶/ 是什么/咬啮我心”则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是在思辨中使诗走向了深度。

古人讲“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若从抒情的角度说,抒情就有足够的言志的成分,而抒情本身又是对于诗歌写实性的虚化或说艺术化。刘国震的一些诗是从现实的题材出发,创作中也偏向于写实的手法,但诗人加大情感的力度,主观介入客观,抒情也是对事物实在性的一种虚化,也是一种使诗意延长的方式。在献给任长霞的《真爱》一诗中,开头一节是这样的:“瑰丽的花儿都哪儿去了/被哭泣的百姓抢购走了/哭泣的百姓都哪儿去了/去送别一个忠勇的卫士/忠勇的卫士哪儿去了/她 化作了/一座碑 一片霞/一个荡气回肠的女警传奇/一棵嵩岳上不老的青松/她 化作了/一支歌 一部书/一支带来温暖和希望的火炬/一把斩除邪恶捍卫正义的利剑/化作了大真大爱的诗篇/铸成了警徽上永恒的辉煌。”从总体看,诗的现实性很强,诗人用主观性使实在性的事物发生变形,使用几个“化作了”进行转化,这就是抒情。诗中以几个“哪去了”进行接龙式的递进,由“花”开始,而后导入英雄人物的出场,使写实的情境在升华中达成了意义的拓展。

刘国震的爱情诗写得优美、清纯,让人流连于简洁而干净的文字之中,充分获得诗意审美的享受。《秘密》就是一支清婉、柔美的爱情谣曲,“偷偷地偷偷地写你的名字/你的名字流溢着醉人的芬芳/从笔尖绽出的是一朵朵花吗/这些花开满我的心房。”偷偷写爱人的名字,这是恋人之间心中的“秘密”,诗人以这样小小的细节表达了思念之切,爱人的名字如花如诗,写出了内心的幸福和甜蜜。在《有一种心绪 如草》中,写心绪如草,即使是“严冬与野火”也无法奈何,这一片“动人的风景”,而“你灿烂的微笑”就是“如期而至的春风”。把相思相恋表现得自然从容,一种美好的情境让人陶醉。刘国震的爱情诗很有韵味和情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能抓住心理变化的某个瞬间,善于透视、描摹爱的隐秘心理形态,轻声细语的咏唱如细雨飘落。

他还有一些题写摄影作品的诗,写得短小隽永,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像《打靶归来》:“那如火的骄阳落了/晚风轻拂着青春的面颊/那急骤的枪声停了/旷野只留下笑语喧哗/靶牌高举着成功的花朵/钢盔罩住了一头秀发/军中巾帼啊/你归营的步履多么矫健/——踏遍野夕露/披一身晚霞……”写景状物,把一个平面深度中的内蕴挖掘出来,女兵飒爽英姿的形象跃然纸上,可以从中窥见诗人艺术表现方面的功夫相当纯熟、深厚。

刘国震是一位关注现实、具有扎实生活底蕴、直面生活现实的诗人。诗路漫长,相信他一定能走进自己更加辉煌的明天。

关键词:直面生活现实的诗人——小议刘国震诗歌责任编辑:蒋文军
主管单位:中共承德市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序号:冀ICP备17008674号-2 冀公网安备 1308020200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