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承德长安网 >>头条

省检察院通报“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成果

来源:河北法制网         2024-04-12 14:36

一年来建立完善公益保护协作机制283个,追偿环境损害赔偿金、治理修复费用4.5亿元,打造了贯通全省三级检察院的数智平台……

省检察院通报“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成果

河北法制网4月11日讯 (记者 柳红领)今天,省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自2023年3月29日,省检察院在全省检察机关部署开展“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一年来的专项监督成果。

全省检察机关上下一体协调联动,公益诉讼检察办案取得新进展。聚焦破坏大气、水、土壤环境和生态资源“四个领域”,坚持以办案为中心,开展常态化督导指导,办案数量稳中有升。大气环境领域,共搜集案件线索1172件,立案1058件,同比增长39%。水环境领域,以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保护为重点,共搜集案件线索1711件,立案1513件,同比增长36%。土壤环境领域,共搜集案件线索1971件,立案1807件,同比增长34%。生态资源领域,共搜集案件线索2309件,立案2194件,同比增长9%。

全省检察机关围绕重点案件有力突破,生态顽疾综合整治取得新成效。加强与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务等部门会商研判,办理了一批党委政府关注、新闻媒体关切、人民群众关心的“硬骨头”案件,推动解决了一批系统性行业性治理难题。其中,唐山市检察院针对七年未打捞的沉船污染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经天津海事法院、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两审终审,诉请获得全部支持。

全省检察机关加强与行政机关协同共治,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新举措。针对专项活动发现的各类问题,加强与相关行政机关的沟通协商,推动行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职,有效促进了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其中,沧州市检察院与天津市检察院第三分院协同办理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行政公益诉讼案件7件,监督清理互花米草700余公顷,推动沧州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程项目落地,争取外来入侵物种治理资金4576万元,推动国家海洋局制定出台互花米草生态损害评估、生态治理及治理效果评价等系列标准。

全省检察机关开展跨区域公益保护协作,构建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全省三级院持续加强与相邻省市检察机关沟通联络,建立完善具有地域特色的公益保护协作机制283个,推动解决跨区域公益保护难题。围绕渤海湾、大运河、太行山、燕山、坝上草原等重点区域,与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辽宁等省区市建立了线索移送、信息共享、会商研判等跨区域公益保护协作机制,凝聚了最广泛的公益保护合力。

全省检察机关积极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果。专项活动开展一年来,各地共建立生态修复基地29个,通过办案,共挽回被损毁、非法占用的林地、耕地、草原3.2万亩,追偿环境损害赔偿金、治理修复费用4.5亿元,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地458处,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1350公里,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积7700余亩,累计督促整治违法排放废气和其他空气污染物的企业433家,保护被污染土壤5700余亩,督促清除违法堆放的各类生活垃圾55万余吨,督促回收和清理生产类固体废物166万余吨,挽回被非法开采矿产资源总案值1.1亿元,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全省检察机关强化科技支撑检察监督,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实现新突破。以公益诉讼检察为切入口,打造了贯通全省三级检察院的公益诉讼检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以下简称数智平台),构建起上下一体、智能高效、区域联动、指挥有力的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新模式,实现“人在屋中坐,线索来敲门”的线索搜集新模式。通过数智平台,共搜集案源信息5万余条,向市县两级院推送案件线索1.4万余条,立案2503件,提升了公益诉讼检察办案的精准性、规范性。

全省检察机关加强宣传引导浓厚氛围,营造全社会共治新局面。坚持群众路线,形成多方参与公益保护的社会氛围,三级院共招募志愿者8149人,提供线索849件。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以人民群众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专项活动走进千家万户、成为街谈巷议,打造了“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亮丽名片。


关键词:省检察院 责任编辑:秦浩淼
主管单位:中共承德市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序号:冀ICP备17008674号-2 冀公网安备 1308020200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