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承德长安网 >>头条

以司法“硬功夫”优化营商“软环境” ——全省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来源:河北法制报         2023-03-09 09:02

河北法制报记者 李胜男

春风吹拂下,燕赵大地处处奏响奋进号角,一幅火热的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发展经济的“春耕图”徐徐展开。全省法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盯优化营商环境目标任务,全方位提升司法服务保障水平,在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日前,省法院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为全省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指明了方向。全省三级法院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持续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产权平等保护,推动破产审判,为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司法服务体系“立体化”建设

近年来,全省法院持续巩固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全省法院一站式建设从“有”向“优”转变。2022年,河北法院诉服质效得分94.94分,位居全国第4名,继续保持了全国第一方阵的良好态势。

全省法院持续强化诉源治理,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丰富群众解决纠纷的“菜单库”,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诉前调解。省法院加强与省工商联、省知识产权局、省发改委等12家省直部门的协同联动,联合印发诉调对接指导性文件,行业化、专业性调解质效逐渐凸显。在省法院的统一部署指导下,全省各级各地“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新格局工作会议陆续召开,人民法院与各合作单位共聚一堂,深入交流在线多元解纷经验做法,畅谈构建更加高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意见建议,全省“总对总”“分对分”“点对点”的诉调对接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制度体系日益健全,解纷力量越发充沛。

2022年,全省法院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冀时调”诉前委派调解纠纷720677件,调解成功441990件,诉前分流率、诉前调解数、调解成功数等指标始终位居全国前列。

全省法院坚持便民利民,持续提升诉讼服务能力水平,全面深化智慧诉服平台应用,为法官减负,为审判提速,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司法服务。强力推进12368热线市级集约化管理,不断规范12368工单办理流程,切实提升“一号通办”实质办事能力。2022年,全省法院12368热线人工座席接听来电593449通,服务满意度评价达99.66%。

此外,全省法院还不断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畅通繁简分流渠道,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要求,持续缩短立案审查环节时长,全省法院网上立案平均审核期限从法定的7天缩短至目前的2天以内。

金融审判“快车道”行驶

石家庄金融法庭成立一年多来,着力打造无纸化办案、异步庭审、区块链应用、失联修复、法企直联平台等线上线下相融合工作模式,受理案件20951件,多项办案数据刷新全省法院纪录,金融司法成为省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新名片”。

这是我省法院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2022年以来,全省法院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走深走实。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法院破产审判工作,省法院研究制定破产审判规范性文件,印发《关于在审理破产案件中防范逃废债行为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推动破产审判专业化、信息化、高效化。积极探索破产审判机制改革,创新工作举措,完成全省法院破产案件管理人名册更新工作。省法院印发推行破产预重整工作通知,明确破产预重整的工作要点和方法、步骤,全面提升破产预重整工作质效。

全省法院稳妥推进快速审理机制,大力推进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机制建设,妥善处置“僵尸企业”。省级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机制初步建立,各设区市中院也已建立起“府院联动”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风险管控与事务协调,法院主导司法程序”的一体化处置模式。

同时,全省法院把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作为重大政治职责,认真履行审判职责,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做好重点金融风险案事件的处置工作。

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甲公司与乙公司为同行业经营者,甲公司委托他人在网络上发布乙公司的多篇负面文章,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经过一审、二审,法院依法作出判决,甲公司的行为构成商业诋毁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向乙公司支付50万元经济赔偿金。

这起案例是省法院2022年向社会公布的13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之一。发布典型案件,强化司法公开,推进司法宣传,是我省法院服务经济发展大局,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

我省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不断强化司法保护力度,着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2022年至今,我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部门受理知识产权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收案、结案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45.94%和106.01%,调撤率达73.48%。

为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我省法院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推进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完善知识产权技术查明机制,推进繁简分流缩短知识产权案件诉讼周期。顺利完成知识产权案件管辖调整工作,雄安新区中院跨区域集中管辖本辖区及北部六市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新增14家基层法院跨区域集中管辖知识产权案件,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布局进一步优化。

为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省法院与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签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等2个合作备忘录,积极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诉调对接,指导雄安新区中院与京津冀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一中院三中心”会商机制。

河北法院高标准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建设,省法院出台《关于为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意见》。唐山中院挂牌设立曹妃甸区法院自贸试验区人民法庭,设立涉外商事和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站。石家庄中院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关于建立自贸区企业送达信息共享机制的工作意见》。

执行工作“多维度”发力

“喂,谷法官,我公司要申请置换保全。”近日,某建筑公司员工拨打12368诉讼服务热线电话。保定高新区法院了解得知,该公司因多起民事诉讼案件被冻结银行账户,其提供的置换账户内资金充足,于是准许其置换冻结账户的申请。

河北法院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依法灵活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为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减轻周转压力提供司法保障,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

从2022年10月15日至2023年1月20日,全省法院开展“冀执利剑”集中执行攻坚行动,围绕涉农民工工资等五类重点案件集中攻坚,共组织集中执行行动890次,执结21931件,执行到位金额666905万元。

河北法院立足职能助力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省法院联合省住建厅、省人行石家庄支行出台《关于规范法院冻结商品房预售资金支取流程的通知》,进一步落实“保交楼、稳民生”,同时开展清理法拍房未交付工作,逐案建立台账,确保应交尽交。

为营造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全省法院规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管理,健全失信信息共享与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探索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制度。省法院与省政务服务办深化协作,实现我省失信被执行人数据省、市、县(区)联合惩戒实施部门全量共享,推进联合惩戒向市县全覆盖。在营商环境考核指标中,我省法院执行案件平均用时62.77天,排位全国第7名;执行案件执结率86.26%,排位全国第6名。


关键词:以司法“硬功夫”优化营商“软环境” 责任编辑:秦浩淼
主管单位:中共承德市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序号:冀ICP备17008674号-2 冀公网安备 1308020200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