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县坚持在加强资源整合、配强人员力量、完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努力实现用专业力量把矛盾纠纷处置在萌芽,化解在基层。一是强化资源整合。实行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人民调解中心、行政调解中心、司法调解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等一体办公,协调人社、住建等8个部门常驻,其他部门随驻。引入医疗、交通、物业、土地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4个,规范化、专业化解决群众各类诉求。二是强化人员整合。整合政法干警、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各类治理力量,推进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建立由39名各行业部门矛盾调解专家组成的专家库,针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进行“点单式”调处。三是强化数据整合。构建“中心+网格化+信息化”体系,依托综治中心,纵向贯通县乡村,横向联通重点行业部门和政务服务“12345”、110非警情等热线、法院“12368”、检察院“12309”、法律援助“12348”等热线平台,推进数据共享,全面掌握矛盾纠纷底数。四是强化机制整合。建立“2+2+10”工作机制(县级信访部门在收到事项之日2个工作日内完成转送、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收到上级转交办2个工作日内受理、对责任明确、易于解决的事项,最长不超过10个工作日办结),确保案件从受理到办结全程有人负责、有章可循。建立“日收集、周调度、月总结、季分析”制度,定期召开例会,总结分析突出问题,对重大风险及时提示预警。完善矛盾纠纷化解“路线图”,构建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多元化解工作体系。
双桥区主动发挥资源集成的优势,着力打造集约高效、便民利民、融合共享的“一站式”平台。一是“一个平台”引领。区综治中心与群众工作中心合署办公,既条块分割又一体化运行,明确矛盾纠纷调解、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信访接待、综合协调四个板块职能,严防矛盾风险上行,推动问题实质性化解。二是“两大中心”支撑。增设案件解纷中心,下设行业解纷室和基层解纷室。基层解纷室由12个乡镇(街道)轮驻,14个行业调委会组建成各类专班,每周定期会商研判,对矛盾纠纷全量收集、精准甄别、分类交办、全程调解。优化诉检法律服务中心,由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局进驻,提供诉调、检调、警调对接和公共法律服务。三是“三网合一”排查。利用“9+x”民意收集系统、12345便民热线、矛盾风险暨命案防范平台“三网合一”综合排查,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的“3+4+5”(3是指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时段”3个重点;4是指抓实抓细“职能部门系统查、基层组织深入查、社会力量参与查、平台热线转办查”4种排查渠道;5是指按照“地域区划、行业类别、风险等级、人员数量、敏感程度”5类标准进行划分)风险感知体系,建立台账、提前预警,有效防控各类风险隐患。四是“四维动态”预警。把“极高、高、中、低”风险等级按照“红橙黄绿”标准分类交由各级领导包联化解、动态跟进、督办反馈。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出台前,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提交法治部门合法性审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案件的产生。重点信访案件整理归类,形成类案分析报告呈报区信访联系会议会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