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承德长安网 >>精彩瞬间

春天的馈赠

来源:         2025-04-29 14:54

□ 丁莉楠

温柔的春姑娘,轻启大地的梦乡,唤醒了沉睡中的万物。各类野菜如同羞涩的孩童,依次探出脑袋,在和煦的春风中轻轻摇曳,尽情释放着整个冬日所积蓄的勃勃生机。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男女老少携手走进广袤的田野,手持锄头与铲子,满怀喜悦地采撷大自然慷慨赐予的天然食材。蒲公英、野蒜、荠菜、酸不溜溜等野菜争先恐后地涌入人们的篮中。这些曾在物资匮乏时期充当重要口粮的野菜,如今再次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在品味它们的同时,也重新感受着它们在舌尖与时光中流淌的生命韵律。

蒲公英是我最为钟爱的野菜之一,我们习惯亲切地称它为“婆婆丁”。在春寒料峭、冻土逐渐消融之际,潜藏于地下的粗壮根须,悄然地将一冬所积累的能量输送给它那嫩绿的芽儿。娇嫩的芽儿仿佛有着敏锐的触觉,只需一缕暖阳,便能如利剑出鞘般穿透土层,开启“疯狂”的生长模式。

清晨露珠未干,蒲公英锯齿状的翠叶便托起朝阳般的明黄花盏,这跃动着一抹金色的蒲公英宛如植物界的全科医生。我喜欢将它的嫩叶焯水后凉拌,带着自然的清新气息,微微的清苦,恰是春日里清肝火的天然良方。当绒球般的种子随风远行,老人们会小心地收集它的白色冠毛,装入枕芯,助人安然入眠。

野蒜——田野馈赠的辛香诗行。当翠绿油亮的细茎顽强地冲破枯叶,一枝独秀的茎叶底下,白嫩的小蒜正悄然生长。老人们常说,春雨后的野蒜最为补气,采摘腌制野蒜也就成为春天里的一项重要活动。野蒜顶端那球状花序仿佛微型焰火般绽放,蜷曲的淡紫色花苞与白嫩嫩的小蒜分别用盐醋糖腌制,成为酸甜开胃、可口提味的小菜,无论是佐粥还是配饺子,仿佛都能在“咯吱”脆响中实现解毒补气的美好愿望。

酸不溜溜——儿时解馋的零食。酸不溜溜是我们对一种从地里拔出来就可以塞进嘴里嚼的野菜的称呼,学名叫什么我始终没有查到。它比其他野菜长出的晚,得五六月份吧。长卵形的深绿叶片上有清晰的白色脉络,表面好似覆盖着一层纤细的绒毛,有的叶片上会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深蓝色斑点,仿佛是谁不小心滴落在上面的蓝墨水。

可能酸不溜溜是喜欢水的,因为我总是在稻田地里觅得它们的身影。每年的五月中旬以后,大人们就要去修整稻田,为育稻苗做准备了。很早就参与劳动的我非常喜欢这项劳作,说是劳动,更觉是玩乐。我欢蹦乱跳地一圈圈小跑着踩在冒泡的泥块上,肚子也很快“咕噜咕噜”欢唱起来。跑到沟渠边上,摘一把酸不溜溜细嫩的叶片攥在手里,用水渠里的水冲洗一下,放一片到嘴里嚼,酸汁儿瞬间占据整个口腔,酸得打个哆嗦,大叫一声“酸爽”,又丢进嘴里一片,解馋又治饿。这是慷慨的田野送给我们的小零食,吃得不过瘾,临回家时还要采上一大把,作为喝粥时的小菜蘸酱吃。

荠菜是许多人喜爱的野菜,采食荠菜已经有了十分悠久的历史。荠菜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健胃消食、和脾养肝、去除肿痛、降低血压等多种功效。荠菜对环境毫不挑剔,随处生长。在残雪消融的沟渠田埂边,在杂草丛生的田野河畔,在公园、小区的绿地里,荠菜以莲座状的羽裂叶片匍匐生长,大团儿小团儿,犹如大地精心绣制的翡翠浮雕。这种在《诗经》中便有记载的古老野菜,用其清鲜甘甜诠释着春之味觉的密码,吸引着人们不畏春天的风沙四处采摘。每年春天,母亲总能早早地从向阳的坡地采来鲜嫩的荠菜,细心摘去上一年存留的干黄叶子,洗净焯水,和五花肉丁拌成馅,包进发好的白面里,给我们蒸一锅喷香的又大又软的肉包子。那份柔软与鲜香,早已成为我味蕾深处最温暖的记忆。

品尝这些历经岁月沉淀的野菜,仿佛在品味它们以全新的姿态演绎着的永恒的生命轮回,苦辣酸甜的滋味像极了我们一路走过的日子。当我们蹲下身来采摘时,指尖触碰的不仅仅是鲜嫩的叶片,更是一份深厚的生活记忆以及人与土地之间绵延千年的味觉契约。

(作者单位:昌黎县公安局 )

关键词:春天责任编辑:孙颖
主管单位:中共承德市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序号:冀ICP备17008674号-2 冀公网安备 1308020200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