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法制报记者 王絮冬 通讯员 祁欣宇
“这次的法治课让我深刻明白了少先队的含义,更让我明白了法律和安全的重要。”3月6日,滦平县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赵一走进滦平县第三小学,这里是该院在全县成立“滦法·息壤”普法少年团后确定的首个试点校园,他向该校广大师生讲解了有关法律和少先队等方面的知识,并就普法少年团的创建、运行及发展规划进行深入交流。
近年来,滦平法院为进一步满足基层治理需求、提升群众法治素养,不断完善“一村一法官、一社区一法官、一校一法官”“三个一”工作,积极打造特色人民法庭和品牌法官工作室(站),探索出了“三个一”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法官进村庄 解纷促和谐
“哎呀,多亏了咱们法庭解决了我们的问题,以后我们一定好好相处,再也不争了!”3月4日,虎什哈法庭石坡子村法官工作室化解了一起涉相邻关系的矛盾纠纷。
本应和谐的村民关系却因土地耕种界限而闹得僵持破碎,双方矛盾越积越深,而后一方当事人张某某来到了村法官工作室寻求解决办法。包联法官吴艳思来想去,考虑到石坡子村的特邀调解员王爱国在当地有一定威望,且参加过特邀调解员培训,有一定的沟通调解能力,便让其一起参与此案的调解工作。调解时,法官和特邀调解员耐心地释法说理,又巧妙地结合村土人情进行劝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不懈劝导,最终双方当事人笑颜以对、握手言和。
滦平法院紧密围绕“三个一”工作机制,包联法官对接村(社区)基层调解组织,聘用特邀调解员,更快更好地调解了村民婚姻、家庭、土地、房屋等方面的纠纷。自从设立法官工作室(站)以来,包联法官到站3043次,深入田间地头调解纠纷1662起,90%的案件在诉前得到了化解,无诉讼乡村从3个增加到55个,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治理效果。
普法到社区 共建暖民心
“特别感谢咱们法院上个月初举办的座谈会,现在我们的小区真是更宜居、更和谐了。”3月4日,金色阳光社区中诚名郡小区的物业代表在电话里喜悦地说。
2月9日,滦平法院副院长赵一、政治部主任丁剑峰一行走进了金色阳光社区中诚名郡小区,与物业代表和业主代表开展了一次座谈。座谈会上,丁剑峰向大家介绍了法院“三个一”工作机制的运行情况,业主代表就垃圾清运问题、安保问题等发表了意见,物业公司表示会积极改善小区状况,把小区建设得更好,让居民们更加满意。座谈结束后,赵一还与大家进行了互动答疑,耐心解答了居民在社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遇到纠纷如何处理,并留下了法院的联系方式,方便社区居民在今后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
滦平法院主动公布驻点法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并要求驻点法官在群众有法律需求时,及时进社区开展相关法律服务工作,从源头上化解基层矛盾。此外,该院不断组织法官送法进社区,持续深化普法宣传,既为群众和社区提供相关法律指导,又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送法进校园 法治伴成长
“现在开庭!”随着清脆的法槌声落下,一场特殊的“庭审”开始了。3月1日,为进一步加强校园法治建设,引导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法官寇媛媛及法官助理张可新走进了两间房乡中心学校,以模拟法庭的形式开展春季“开学第一课”法治进校园活动,为学生们送去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庭审”开始前,法官与少先队员们进行了交流讨论,并细致地为他们提供了案情指导,使模拟法庭活动顺利开展。随着法槌声响起,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正式开始。10名学生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被告人、法定代理人等角色,庭审中,整个诉讼过程自然流畅,真实还原了庭审环节。
“我的梦想就是当法官,没想到今天就实现了,感觉学到了很多,太开心了。”六年级二班的李同学扮演“审判长”这个角色的时候,内心非常激动,也对法律有了更多敬畏之心。滦平法院坚持以“三个一”工作机制为牵引,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职能,持续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将法治宣传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切实提升了法治校园建设水平,让未成年人更加直观地了解司法审判流程,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