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承德长安网 >>平安承德

“微治理”促进大和谐 ——承德县三沟镇平台村推进平安新农村创建纪实

来源:河北法制报         2023-04-21 08:28

河北法制报记者 王絮冬

承德县平台山上春意盎然,4月17日,记者走进位于承德县三沟镇的平台村,这里树木葱翠、道路纵横、房屋整洁,村民们正忙着修剪果树、浇水施肥,广场上的老人孩童笑语不断……“我们村三四年没有发生过纠纷了,原因就在于党员干部的觉悟越来越高。”村党支部书记王海军对记者说,近年来,针对村里建设实际和群众“急难愁盼”,在推进平安新农村创建中,平台村党支部采取了党员领办实事、协商民主议事等一系列“微治理”手段,村里越来越和谐、发展越来越顺畅、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党员领办 山村的路变干净了

每天清晨,65岁的老党员吕江骑着自己加装了废物回收箱的小电车,开始巡路,看到排水沟里的垃圾,他就用一头绑着铁钩的杆子钩上来放进废物箱里。“这是咱的责任区,也是咱村的脸面,得让它干干净净的,看着心里舒坦。”吕江笑着说。如今,平台村9500多米道路都有了像吕江这样的“沟长”“路长”,平台村有了江南水乡的风韵。

美丽乡村建设中,环境卫生是道难题,需要专业保洁人员进行日常护理,面广量大,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彻底解决道路脏乱问题,平台村党支部发动党员干部认领村路,全村38名党员26名村民代表每人分配区域,由村组干部统一监管。“不光能节省保洁费,更重要的是党员带头办了实事,既提高了党员的自豪感又增强了老百姓对党员的认同,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更强了。”王海军说。

协商议事 议出村民和谐路

乡村治理离不开村民参与,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平台村以协商发展为核心文化理念,逐步形成和谐善治的美好氛围。在村果园路规划中,村党支部广泛听取吸纳村民诉求和建议,实施中,党员主动拆掉院墙让出果地。这让老百姓之前心里的“疙瘩”迎刃而解,抵触情绪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从完全不理解到略有怀疑,从一味观望到全力支持,大家建设环村果园路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果园道路建设中处处彰显着百姓力量。”王海军坚定地说。

“平台村的协商议事让群众明白,也让由村组干部、群众代表、乡贤等组成的协商议事代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发挥了政策宣传员、民事调解员、服务联络员、财务监督员的作用,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承德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宫树忠对记者说。

儿童之家 引领文明新风尚

在平台村有一个“儿童之家”,一茬茬孩子在传统文化滋养下成为有文化懂文明的村民。“儿童之家”的设立源于村里解决孩子看护难的想法。王海军考虑不能仅仅看护还要对他们进行教育,便发挥自己的特长,亲自给孩子上国学课。后来,村里的年轻村干部、退休教师也加入进来,“儿童之家”成为对村民和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保留项目”。再后来,村里又把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平台好人、好儿媳、好婆婆、最美家庭等评比结合起来,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

如今的平台村有法官、辅警、律师的接连入驻。村里发生的巨变,让群众坚定了学法、懂理、守法的信念,法治文化激活精神文明建设内生动力。

支部带头 走出村强民富路

最近村民赵国生每天七点半从家里出来,不到5分钟便来到村委会,来上果农专家的课。“我有4亩果林,上午听专家老师讲课,下午到果园里实践,日子过得舒心着呢!”赵国生笑着说。据了解,为了解决村民果树科学育植难题,村党支部每年都要请市、县的农业专家来村里上课。同时,组织村民去北京、山东、河南等地农研所考察果品,解决了600多名村民的果树培育问题。

光伏电站是平台村党支部领办的另一个富民产业,每年村里有32万元以上的集体收入,其中20%分给脱贫户。“下一步,还要再建20万元的光伏项目,预计村集体年增收2至3万元。”王海军说。在村党支部大力扶持下,“平台村大黑山牌小国光”屡获省级果品金奖,平台村的产业越来越兴旺,群众增收的路子更宽了。


关键词:“微治理” 责任编辑:秦浩淼
主管单位:中共承德市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序号:冀ICP备17008674号-2 冀公网安备 1308020200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