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建议工作是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抓前端、治未病”理念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宽城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落实“司法能力提升年”行动要求,聚焦“公正与效率”,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将司法建议作为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重要抓手,用司法建议“小切口”写好社会治理的“大文章”。
一、坚持问题导向,做实司法建议有“妙力”。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治理薄弱环节以及人民群众关心领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分析审判实务中发现的苗头性、共性问题及案件背后的深层次社会治理问题,从典型个案中“解剖麻雀”,因案因类精准提出司法建议,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今年以来,宽城法院向相关单位、企业等共发送司法建议23份,有效推动有关行业、相关领域及时堵塞漏洞、防范化解风险。
二、立足规范管理,做精司法建议增“内力”。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司法建议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司法建议的适用范围、类型格式、制作程序、审批流程、跟踪反馈等进行明确规定,进一步规范司法建议起草、审核、行文格式,统一编号管理、登记、定期集中归档,切实加强对司法建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突出考核激励,将司法建议工作纳入各部门和干警个人年度绩效考核范围,充分调动法官提出司法建议的积极性。强化培训指导,邀请2名优秀司法建议撰写者对司法建议的线索挖掘、撰写规范、沟通要点等进行经验分享,全面提高司法建议质量。
三、注重跟踪推进,做强司法建议聚“合力”。建立双向沟通机制,在正式发送司法建议前,事先向被建议单位指出问题、提出初步建议,并根据被建议单位回函情况完善司法建议,提升被建议单位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提高司法建议的准确性、针对性与可行性。完善司法建议办理情况跟踪反馈制度,畅通“发后跟踪”渠道,灵活采用现场回访、二次函告等方式进行督促,推动司法建议由“发送”向“办复”延伸,力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截至目前,被建议单位均回函并采取相应措施,采纳率达100%。
司法建议“对症下药”,社会治理有实效。宽城法院将继续坚持将“抓前端、治未病”理念贯穿审判执行全过程,通过关注、思考类案成因,针对性提出司法建议,画好社会治理“同心圆”,让司法建议真正成为助推社会治理的治本“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