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法治报记者 李文秀
盛夏时节,万物丰茂。满目青翠、荷花妖娆的衡水湖湿地公园,一派旖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不少前来赏荷采风、休闲娱乐的游客。
7月22日一早,衡水市桃城区民间湖长郗广占像往常一样,手持垃圾夹、拖着垃圾袋来到衡水湖开始巡湖。沿着7公里长的隔堤转一转,劝阻破坏水域行为、捡拾打捞、绿化保洁,已成为他的习惯。像这样的巡湖,他一天要走两个来回。
年过六旬的郗广占,是衡水湖边上彭杜村乡大赵常村人,祖辈几代都靠着这片水生活,他对这里熟悉而亲切。“我从小就在这里玩耍,对这湖有感情。她就像母亲,哺育着我成长,也需要我保护。”
多年前,由于衡水湖周边居民的破坏及附近养殖场、橡胶加工、电镀、煤场等企业的发展,衡水湖的水质遭受污染、不断恶化,最差时局部曾达到劣Ⅴ类。郗广占说,他曾因看到这片湖水变得黑臭脏而痛心,为此,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做点什么,让这片母亲湖重新焕发生机。自此,他开始了自发的河湖管护行动:沿湖捡拾垃圾,规劝不文明行为。
2019年,衡水市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的基础上,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让广大市民、村民及社会组织等加入民间河湖长行列,共同开展义务巡护河湖工作及河湖保护宣传活动。“听到消息后,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这样,以后发现问题便有了平台依靠,解决问题也将更得力!”当上了民间河湖长,郗广占觉得参与河湖管护更有抓手了。
2022年4月的一天,郗广占驾船巡视湖区,清理漂浮物。突然,湖面上两条死鱼引起他的警觉。他立即上前查看,发现水下有一个数米长的地笼网,鱼的一半被卡在里面,一半浮在水面上。“现在是禁渔期,按理说不应该有地笼网呀!”郗广占驱船靠近,费力将地笼网从水下拽出,现场解救了数斤野生鱼虾。
“地笼网又叫‘绝户网’,鱼虾只能进不能出。幼小的鱼苗虾苗进入其中,不救的话,都是死路一条,会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郗广占几经打听得知,是附近村民刘老汉在河道内下的地笼网。
郗广占上门劝说,告知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对方一脸怒气,斥责他多管闲事。郗广占则心平气和地对他进行政策宣讲,经过几次耐心劝说,刘老汉最终理解了政策、放下了抵触情绪,主动将河道中其余几个地笼网清理上岸。
民间河湖长是河湖治理中接地气、察民意的重要一环,他们的意义不仅在于巡护河湖,还有着很重要的宣传作用。通过民间河湖长的带动,可以起到示范作用,提高群众治水护水的热情。
有一次,郗广占在巡湖途中碰到两名带孩子的游客,正准备向湖中丢垃圾。他见状急忙上去制止:“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如果大家都往湖里扔垃圾,那我们的河湖岂不是白治理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更得做好带头示范作用不是?”郗广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两名游客惭愧不已,把垃圾扔到了指定地点,并表示今后也将加入爱护河湖志愿行动中。
“让更多像郗广占一样的市民成为民间河湖长,是对河湖长制工作的有效补充。”衡水市河湖长制办公室主任张晓宁说,当前,该市共有民间河湖长1132名,共同协助解决全市水环境问题,全市河湖共治共享工作格局得到进一步提升,河湖治理各项工作也取得可喜成绩。2023年,衡水湖被省河湖长制办公室评为“河北省五星级幸福河湖”,衡水市河湖长制办公室被评为“河北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先进集体”。
衡水湖的变化,一天比一天好,郗广占看在眼里,美在心中。“我将继续发挥余热,做好每日巡查工作”,他说,“一定要守护好我们的母亲湖,让家乡的湖水更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