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刚冒头就能被发现、被化解,这可是真本事!”这是承德县医疗界对县委政法委的一致评价。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等十三部委联合通报表彰2022-2023年度“全国平安医院建设表现突出集体”,承德县委政法委光荣上榜。
近年来,承德县委政法委立足职能,持续深化平安医院建设,积极指导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抓前端、治未病”优势,为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营造了良好的就医和执业环境。
专业调解
让医患矛盾“软着陆”
“没想到不用花钱、不用跑腿,医调委工作人员几句话就解开了我们的心结。”6月30日,在承德县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室的门口,刚拿到调解结果的张先生满意地说。这是当地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颇有成效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承德县委政法委严格贯彻上级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的部署要求,牵头推动全县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体系建设。从规范化建设入手,承德县委政法委统筹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及调解室建设,严格选聘既懂法律又通医疗的专业人员担任专职调解员,并通过定期培训、案例讲解等方式,有效提升了调解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如今,“有纠纷找医调委”已经成了承德县老百姓的共识。这个不收费、效率高的调解平台,用专业和公正架起了一座医患沟通的“连心桥”,让不少剑拔弩张的矛盾得以平和化解,医调委的品牌越擦越亮。
立体防控
给医院安全“上保险”
走进承德县中医院,走廊里装有一键报警系统,安保人员24小时在岗巡逻,监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个角落的画面……这是承德县医疗系统做好安全防范的一个缩影。
为筑牢医院安全防线,承德县委政法委不断加强内部治安防控工作,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提高医患人员防火、防盗等安全意识和治安防范意识,有效保障了患者和医院的财产安全。同时,积极建立警民联动机制,设立应急报警装置,并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和消防安全疏散演练,制定具体改进措施,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快速响应,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消除了安全隐患。
目前,该县24家医疗机构均安装一键报警装置,与县公安局联网;3家二级医院(县医院、县中医院、康源医院)设立了安全监控中心,按要求配备安保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这套“科技+人力+机制”的立体防控网,为平安医院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源头化解
把矛盾纠纷“化于微”
“小纠纷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变成大麻烦。”承德县委政法委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坚持“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原则,健全矛盾纠纷动态排查预警机制,通过定期走访、与医院联动等方式,及时发现纠纷隐患,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秉持便民利民理念,承德县委政法委根据纠纷特点,灵活采取现场调解、线上调解等方式,切实做到“应调尽调”,防止矛盾升级。2022-2023年,该县累计调解医疗纠纷39件,调解成功率达100%,有效遏制了“医闹”现象,维护了医疗机构正常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如今,在承德县的医疗机构里,少了争吵,多了包容;少了隐患,多了踏实。承德县委政法委以实际行动维护了辖区的医疗秩序,将平安医院的根基越扎越深,让医患和谐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河北法治报记者 王絮冬)